填报高考志愿被戏称为“第二次高考”,也被称为是“考家长”。从往年的考生填报志愿情况来看,考生和家长常会出现意见分歧或不愉快等情况。专家建议,在填报志愿时,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多沟通,各抒己见,家长既要尊重考生兴趣爱好,又要善于维持双方关系,避免因为填志愿等不愉快影响考生最后的复习和发挥。 ■ 观点PK 家长态度1 我是“过来人”,孩子在报考志愿时难免过于感性和理想化,应该让孩子听我的。 点评:家长思考问题要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毕竟这是孩子上大学,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扮演的是参谋员的角色而不是决策者,不能代包代办。 比如,有的孩子想去外地上学,但家长认为外地人生地不熟,孩子生活学习会遇到很多困难,就阻止其报考外地院校。建议家长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尝试从多方面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将自己能想到的各种不利因素和孩子进行探讨,促使孩子思考和完善自己的计划,父母的想法和观点通过与孩子平等交流和商讨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孩子通常会比较容易思考并接受,否则可能导致逆反。 家长态度2 我根本不清楚孩子到底喜欢什么专业,免得日后上了大学抱怨自己没尊重孩子的意见,干脆全由孩子自己做主。 点评:这也是一种不可取的极端行为,毕竟高三学生阅历有限,很多考生自己也不知道喜欢什么,分析问题难免有偏颇,孩子需要家长的帮助、分析和指导。例如,在填报志愿时,选专业和选学校哪个更重要?想学文科、理科还是工科?想从事外向型工作还是内向型工作?喜欢挑战还是安稳?有的学生只考虑名牌大学,其他学校一律不选,这就是误区。这时家长就应该从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等各方面来分析,并考虑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全面权衡,促使孩子对自己的志愿有更完善的考虑。孩子也能在这种友好的交流中释放出内心压力,投入紧张愉快的备考中。 (指导:娄雷,某网站教育频道编辑,著有《赢在高考志愿填报上》;贾智会,学大个性化教育研究院院长) ■ 执笔提醒 搜集各类信息 填报志愿时,需要家长收集的信息有:孩子区县排名信息、权威政策信息、高校招生信息、专业选择信息和体检限报专业信息。对于专业名称和实际不符合,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高校改名。因为高校改名将会使很多专业发生指向性错误,而想了解学科,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科的主干课程和就业方向。(娄雷) 阶段性决策要科学 高考志愿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填完志愿后,担心孩子考分不确定;担心所填专业未来冷热不确定,担心日后就业不确定等。其实,家长最重要的是把握不确定中的确定性因素,其中有三点很重要:1、帮助孩子学会选择并为此负责;2、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3、鼓励孩子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这恐怕才是决定孩子未来最关键的因素。而且,每个阶段的决策都尽可能最科学。本版采写/缪晨霞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 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