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某报报道,某市一家药店开业,所售某一集团的药品全部由厂家直接供应,省去了中间流通批发环节。 业内人士都明白,常规的药品销售形式是从药厂?一级批发?二级批发?三级批发,再到药品零售企业,直供药品则是药厂直接供货给药店,省去了中间环节,直接效果是降低了药价,最大限度地让利给消费者。 比如,某祛咳颗粒以前走逐级批发的程序,在药店的统一零售价是26.5元,现在由药厂直供,价格降到了16元。某一补钙产品的出厂价是14元,直供到药店仅售14.4元。据此推算,直供药品比传统逐级批发的零售药品,价格降20%左右。 据此,该报在总结一些专业人士的说法后得出结论:药品生产企业让利于消费者,药品零售企业将重新洗牌。 在此,笔者不敢苟同。试分析如下。 该药店所售药品中,也仅是其中包括某集团产品的才由某集团直供。也就是说,其他产品还是沿袭逐级批发的程序。一个药店,所售产品少则成百,多则上万品种,某一集团的产品最多也只能占其的多少多少分之一而矣。如此小的份额,就想让在市场根深谛固上十年的传统药品零售企业市场重新洗牌,我想是绝对不可能的。 作为传统的医药批发环节,之所以能生存下来,自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国内的药品生产企业,也同金字塔状一样,几个大型企业盘踞上端,占据市场较大份额,更多的中小型企业是蹲在这个塔状的中下端,分食余下的市场。中小型企业的强势在于生产,没有也不可能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来做市场铺货市场开发,能将生产这一块儿做好做精,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就是一种高要求了。所以,将市场运作这一块儿交由专业医药批发公司来打理,就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医药批发公司的强势在于市场运营,与精于生产的制药企业通力合作,才是市场共赢。所以,医药批发公司才有了合理生存的土壤。这就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也一样,都有好几个层级的批发环节,由于这些行业的产品没有关系到国计民生,没有引起民生艾怨,也就不为媒体或大众所关注罢了。 将一件美好的东西置入放大镜之下聚焦,影响视觉感观的一些东西就会被无限放大,美好的一面也会湮没在非议中。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原来美好的东西却是如此陋不可堪。这就是思维陷阱。我们将医药批发公司放在显微镜下,就会发现,原来为老百姓所诟病的药价虚高,竟然都是他们惹的祸,却未曾看到药批们在流通环节的努力,为百姓健康所付出的艰辛。 问题的关键是,目前的国内药店尚没有这种实力改写零售市场。能够直接向药店铺货的是处于金字塔上部的一些大企业,规模大,财力足,药品直供省却中间批发环节,直接掌控终端话语权。对于更多的中小型生产企业来说,根本就无力直供。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存与发展,而不是操纵市场,这些让专业批发公司来做更省力省心。 现在一年三次的全国药品交易会(据说2008年调整为一年四次),一年比一年红火,参会者无不是药品批发人士,终端药店很少参与,就是很好的佐证。当然,药批们的经营模式也在适应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如现在兴起的全国大包商,仍然是药批们在唱主脚。 再说说制药企业让利于消费者一说。现在的医药市场竞争惨烈,药店终端被一些平价连锁大药房垄断,新生药店要想占领导市场,在没有其他竞争优势的条件下,降低价格就是唯一选择。同时,一些大型药品生产企业,由于规模大,成本高,需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以规模效应来抵消生产成本,在现有的医药市场格局下,最好做的也就是直接把产品直供给终端药店,省去中间环节后,就可以更低的市场价格来抢占市场,以弥补价格降低产生的利润萎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