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接到市民反映称,近期有一段“肉松是棉花做的”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疯传,且视频内提到了近似“燕子山菜场”等发音的新余地名,希望市场监管部门予以查证。 调查 4月3日,渝水区市场监管局接到反映后,迅速组织执法人员对燕子山集贸市场及周边肉松面包摊点进行现场走访调查。经与周围群众和片区城管执法人员了解,并未发现当事人在视频中所提及的流动面包类摊贩。同时,附近群众及居民反映未出现“棉花肉松”现象。 同时,调查中执法人员仔细检查了市场内外几家蛋糕店,重点查验了制作原料及肉松原料供货商的资质和产品合格证明。现场检查结果表明,蛋糕店能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肉松原料供货商资质齐全,且附有合格证明,未发现购置和添加棉花等非食品原料的迹象。通过对市内几家蛋糕厂商调查了解得知,大部分肉松蛋糕上面的肉松都是肉松粉做的,肉松粉的主要成分是豆类,不完全是肉,因此才会在水洗后变成白色丝条状,并不是棉花,对身体也没有任何害处。 据调查,视频发布人习某(男)4月1日在燕子山集贸市场附近的流动食品摊贩(推车)购买了4块圆状肉松面包。在其妻子吃完一块后,习某想起之前网上有关“棉花肉松”的视频报道,便仿制网上视频的做法,将肉松面包上的肉松放入水杯中用手搅拌清洗,最后肉松呈现出泛白拉丝状,习某就误认为肉松是棉花,并将视频上传至朋友圈,引起不良影响。经与当事人习某沟通,得知所剩肉松面包已丢弃,并未留样保存。执法人员当场电话告知其调查结果,并教育其传播类似视频的危害性,当事人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做法,并表示不再传播此类视频。 官方辟谣 最近“舌尖上的谣言”越来越多,注胶虾勾、塑料大米、塑料饺子皮、塑料紫菜......谣言制造者唯恐天下不乱,炮制一段段无脑的视频,引发无知者疯传。近日,又有人用白话拍视频,宣称在本地一家蛋糕店买的肉松面包是棉花做的,真相又是怎么样的呢?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微信 发话了 请往下看 为什么棉花做肉松几乎没可能? 可以断定, 这又是一则谣言! 1. 肉松和棉花的成分构成有很大区别:肉松的本质是一种肌肉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2. 两者的口感差异大,造假几乎没可能:肉松松软,一吃就化;棉花表面看上去松软,但放入嘴里却嚼不烂。商家不可能造这么明显的假,一旦被发现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3. 肉松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以点燃很正常,而且通过点燃可以很容易分辨肉松和棉花:由于是蛋白质,肉松燃烧的话一般会有一股焦糊味;而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以直接点燃,但并不会有焦糊味。 小新说 看清楚了吧?总的来说,棉花是不可溶植物纤维,虽然从外观上可以冒充肉松做出看上去蓬松的肉松饼,但是口感与肉松有很大差异。如果真有商家用它做肉松饼,脑子很可能是进了棉花! 棉花做肉松?几乎没可能! 我转发,我辟谣!赶紧分享朋友圈吧! 来源:新余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