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档香烟第二轮升级则发生在小平同志南巡之后。 92年小平南巡之际,“中华香烟”抓住了国家经济升级、居民消费升级的机会,提价至30元/包左右;以后又抓住消费升级的机会,提价至现在的硬包40元/包左右。 不但提价,“中华香烟”还于1998年在原有花式烟品种单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了多种花样品种,包括一些“中华”大礼盒、各种抽屉式包装等近10个品种,使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推动了“中华”牌卷烟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1997年,褚时健事件爆发,“红塔山”年销量从90万箱锐减到30万箱。全国烟草市场10元档价位的屋顶倒塌,给其他品牌往上提价提供了机会。 “芙蓉王”正是在此时崛起,抓住消费升级机会并进行了价格的空隙定位,打出一个消费者心智中“中华”之下、“红塔山”之上的20元价位品牌,迅速成长为高档香烟第二大品牌。 在高档香烟第一、第二轮升级中,“中华香烟”都能准确把握市场脉搏,抓住了好几次卷烟市场消费升级的机会,超前一步,通过提价实现了品牌的不断提升,一次次以领导品牌的身份先发制人地制订了行业规则,并最终奠定其“中国高档香烟价格、销量双料第一”的王者地位。 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华” 感受到的却不仅仅是“第一品牌”的成功,更多的则是对手急速增长的压力。 从2002年开始,中国高档香烟市场又掀起了第三轮洗牌和市场升级。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升级加速,中国经济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型,从而带动了中国居民消费的升级。中国中产阶级消费了世界12%的奢侈品,就是最好的明证。 与消费升级相对应的是,我国高档卷烟开发浪潮从 2002 年起明显加速,以地方烟草为肇始者。这一年,许多烟厂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高档卷烟。 其中,徐州烟厂推出厂价每条 1300元的“苏烟”,陕西宝鸡烟厂的“非常好猫”出厂价每条 550元,江西南昌烟厂的“典藏金圣”出厂价每条 408 元,广西南宁烟厂的“蓝真龙”出厂价每条 300 元…… 数量众多的地方高端牌号坐拥一方,在当地有很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客观上分割了“中华”不少的市场份额,成为强势高端品牌做大做强的障碍之一。 近两年苏烟的异军突起和芙蓉王的飞速跃进,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苏烟从2002年的0.5万箱到2004年的3.4万箱,两年时间就翻了3倍。而且,苏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切割的是“中华香烟”的核心市场――江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中华香烟”在苏烟的凌厉攻势下,感觉到越来越大的威胁。 而高档香烟的第二品牌“芙蓉王”,这几年更没有消停,其2004年的销量达到了18万箱,已经成为一个胆敢与“中华香烟”一争霸主地位的强劲对手。 和苏烟、芙蓉王一样,各个区域高档品牌都在蚕食中华的市场,有如一群豺狼,嗜血成性,凶猛异常。 而随着这些“豺狼”的前赴后继,烟草行业的大象们也耐不住了,重量级选手一跺脚,整个高档烟草市场都感受到了震动。 2004年是至今烟草行业缩减品牌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卷烟高端新品牌(规格)蜂拥推出的一年: 2004年5月1日上海烟草集团熊猫(时代版)在上海上市,批发价为720元/条; 同年7月9日,云南昆明卷烟厂酝酿已久的高端卷烟云烟印象在昆明37个经销点上市,零售价为600元/条; 时隔三天之后的7月12日,云南红河卷烟厂也推出其高端卷烟“红河V8”,软包产品零售价为610元/条,翻盖产品为550元/条; 9月28日,芙蓉王创牌10周年之际,湖南常德卷烟厂推出钻石芙蓉王,零售价为1000元/条; 年末,武烟集团推出了1000元/条的黄鹤楼1916顶级香烟…… 以上的几个牌号均系出名门,分别属于烟草强势省份的沪系、滇系和湘系。这些更高档品牌产品的推出,大象云集,已经预示着高档香烟市场:山雨欲来风满楼。 高档香烟市场第三轮升级已经打响,市场将进一步向强势品牌集中。 根据中国市场烟草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规律表明:“市场升级就是机会”。 这就是后来者利用“升级”机会重塑市场地位和实现跳跃式增长的机会。 中国作为新兴大众市场,在整体消费版块内部所发生的结构性位移都将带来跳跃性的消费浪潮; 消费升级到一定阶段就会有一个临界点出现,此时就是产业升级的到来。产业升级(市场升级)就是企业实现品牌跳跃式发展、市场重新排座次的机会。 就象TCL当初依靠“大屏幕彩电”顺利撬开彩电市场、TCL手机再次利用“钻石手机”升级,实现地位提升那样。 中国高档香烟第三轮升级已经拉开序幕。根据中国烟草行业改革和品牌整合的进展,我们认为,高档香烟第三轮市场升级,可能也是中国高档香烟最后一轮消费升级。 在这一轮最为关键的升级中,我们的“中华香烟”却出现了屡屡失误,感觉到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三、领导品牌不一定永远第一 在中国高档香烟第三轮升级中,“中华香烟”出现了三个致命的失误: 第一,留下了市场的空隙:中华每年的控量策略留下了市场空档,留给了各竞争品牌蚕食的空档; |